建筑废弃物再生: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密码
广告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产生了大量建筑废弃物,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城市矿山,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。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不仅能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,更能为城市建设提供循环原料,是城市更新中的绿色密码。在传统处理模式中,建筑废弃物多采用填埋或露天堆放,不仅占用大量土地,其中的混凝土块、砖瓦等还会因雨水冲刷释放有害物质,污染土壤和地下水。而再生利用则通过破碎、筛分、净化等工艺,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再生骨料,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、再生砖等建材,实现了 拆旧建新的资源闭环。例如,某城市在地铁建设中产生的数十万吨建筑废弃物,经再生处理后全部用于周边道路基层铺设,节约天然砂石资源近百万吨。
政策驱动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多地出台管理办法,要求建筑工程按比例使用再生建材,将废弃物资源化率纳入项目考核。在深圳、上海等试点城市,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已超过 90%,形成了 “产生 — 收集 — 处理 — 再利用” 的完整产业链。一些企业还研发出移动式破碎设备,可在拆迁现场直接处理废弃物,减少运输成本与碳排放。
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节约上,更与 “双碳” 目标深度契合。数据显示,每利用 1 亿吨再生骨料,可减少约 44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,相当于植树 2.4 亿棵。在城市更新中推广这一模式,既能保留城市记忆,又能为新城建设注入绿色动能,让城市化进程更可持续。
上一篇: 资源再生利用:循环经济的核心环节
下一篇: 动力电池回收:新能源时代的资源循环关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