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 

动力电池回收:新能源时代的资源循环关键

广告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,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悄然来临。据行业预测,2025 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超过百万吨。这些退役电池若处理不当,不仅会造成重金属污染,还会浪费其中的锂、钴、镍等宝贵资源。因此,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为新能源时代资源循环的关键环节,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。​
动力电池回收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。从技术层面看,退役电池可通过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式实现资源化。对于容量降至 80% 以下但仍能满足低功率需求的电池,可梯次用于储能电站、低速电动车、充电桩等场景,延长其生命周期。而完全报废的电池则通过专业拆解,提取其中的锂、钴、镍等金属材料,重新用于新电池生产。数据显示,回收 1 吨动力电池可提取约 25 公斤锂、30 公斤钴、130 公斤镍,这些金属的再生利用能大幅减少对矿产资源的开采,降低采矿过程中的碳排放。​
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动力电池回收保驾护航。我国已出台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政策,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,要求车企建立回收网络。目前,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企业已构建起 “生产 — 回收 — 梯次利用 — 材料再生” 的闭环体系。同时,多地试点 “以旧换新” 补贴,鼓励消费者主动交回退役电池,推动回收网络向社区、4S 店延伸。​
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资源循环的必然要求,更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。随着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,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将不断提升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装上 “绿色引擎”,助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